发布时间:2025-04-05 07:05:58 来源:时事透视网 作者:紫雨
【东西问客户端1月2日电】“没有目录,如何做好学问?”2024年12月3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张西平抛出经典一问,引发与会者讨论。当天,“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2024圆桌对话暨《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5-2020》新书推介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5-2020》搜集整理了2015年至2020年海外出版的中国研究著作目录,并选择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撰写提要。收录著作以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术研究为主,包括英、法、德、西、俄、日6个语种,收录书目共12623条,涵盖50个语种。张西平在会上强调,研究世界中国学,对于更好地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非常重要。而做学问要从目录入手。“传统的中国文献学里有目录学,西方汉学中,文献学也是一个重要领域”。《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为了解近年来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德国汉学家谢林德当天回顾了40年来,海外汉学研究书目工作。(陶思远 摄)德国汉学家谢林德表示,纸板目录著作往往比网络上的数字目录资料更具实用性。他回顾了一些汉学领域的资料搜集渠道,“有些资料库只更新了四五年,还有一些资料库虽然速度快,但信息并不完善。人工智能的未来现在还不好判断,所以纸板目录对中国学研究领域能发挥更大的贡献。” ▲意大利汉学家麦克雷在会上致辞。(陶思远 摄)“我的中国就在我的书房里”,意大利汉学家麦克雷在推介此书时幽默地谈到了书籍对他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他将《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称作“一部伟大的书”,“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这部书越来越了解中国,也越来越了解汉学”。 ▲美国知名汉学家安乐哲为新书发布发来视频祝贺。(陶思远 摄)美国知名汉学家安乐哲为新书发布发来视频祝贺。他在视频中谈到了文明互鉴的当代意义,“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各文明互相影响的世界。文明对话可以使我们摆脱与国际关系相关的政治分歧,可以引领我们更深入地讨论如何构建共同的秩序。而参与文明对话就是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来拓宽我们的视野。” ▲阿塞拜疆汉学家阿利耶夫正在分享中国学在阿塞拜疆的传播情况。(陶思远 摄)阿塞拜疆汉学家阿利耶夫近年来参与了多个中阿文明交流项目。他说,“丝绸之路开通以来,阿塞拜疆的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中国形象’。中国哲学,医学,文学,各类先进科学技术、传统艺术等都给不同时代的阿塞拜疆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带来的积极影响。”当天,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陈樱、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顾犇、学苑出版社副社长潘占伟、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金萍、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管永前、北外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修基地主任张朝意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专家学者们高度肯定了《国外中国研究选目提要》作为工具书的意义和价值,对进一步做好海外汉学(中国学)书目文献整理、开发和利用,加强海外中国研究的国际传播分享了实践经验、提出了中肯意见。(完)作者/陶思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
随便看看